買房子大家都非常的熟悉,因為現在是買房的最好時期,很多人都想購買,那么,不管要在外地購買還是要在本地購買,我們都必須要了解其中的政策,所以大家可以先看一下,漢中人才購房的新政都有什么,然后,還要清楚購房補貼都有什么,一般的話它都是有補貼的。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相關信息,僅供參考。
市人社局黨組書記、局長王安介紹《漢中市“人才池”建設和管理暫行辦法》
針對中小微企業尤其是農村經濟合作組織,建一個“人才池”,共享人才服務,切實解決人才“引不來、養不起”的問題,形成政府引才、企業用才的人才引進使用新機制。
政府給入池人才發生活和社保補貼,企業根據需要從“池”中選人服務,實現一名人才可服務多個市場主體,一個市場主體可以從池中選擇使用多個人才,并付一定勞動報酬。
重點引進經營管理人才、緊缺技能人才和挖掘本地實用型鄉土人才。建立以政府補貼和用人單位有償使用相結合的新型人才儲備、培養和使用機制。
對入池的各類人才,政府給予相關補貼:據實給予交通費補貼;已繳納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的,每人每月發放2000元生活補貼。未繳納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的,每人每月發放1000元生活補貼,參考企業職工參加社會保險單位繳納部分給予社保補貼;免費入住政府提供的公共租賃住房,自行租賃住房的按照每月博士2000元、碩士1000元的標準補貼兩年。
鼓勵入池人才以技術成果和發明專利與企業進行合資、合作,通過知識產權等要素作價入股,參與收益分配。
建立人才“入池”評價機制、人才培訓提升機制、績效考評機制、表彰激勵機制和動態退出機制。成立漢中市“人才池”工作專班,定期召開專班會議,解決入池認定和相關重大問題。
二十條措施:充分激發各類人才活力
為充分激發各類人才活力,調動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干事創業積極性,更好服務全市鄉村振興和企業發展,市委市政府出臺了《漢中市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二十條措施(試行)》。
市人社局黨組成員、副局長王躍榮介紹《漢中市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二十條措施(試行)》
允許機關事業單位干部到園區國有企業任職,可最長在6年內保留身份和檔案工資,增加適應期,解決后顧之憂。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在競聘上崗、津貼發放上,打破身份,實行按績考核、按勞取酬。
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(不含中小學校、幼兒園、鄉鎮和社區衛生院)中擁有科研成果、發明專利的專業技術人員,通過離崗創業或在崗兼職等多種形式為企業發展、鄉村振興提供技術服務。同時,允許差額和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將扣除成本后30%的收入用于給做出貢獻的員工增加績效工資。
加大支持高層次人才開展科技研發力度和成果轉化。對3年內主營業務年收入首次超過500萬元、在漢創辦企業或實施核心成果轉化的各類人才及其團隊,一次性給予最高20萬元獎勵;對科技創新臺,一次性給予主持人及團隊成員最高10萬元獎勵。
同時通過赴校園招聘、網絡招聘等多種形式,加大各級各類事業單位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,鼓勵和吸引研究生以上學歷或急需緊缺專業的本科生來我市工作,并在編制、職稱、聘用上給予政策傾斜。
并將產業創新、非公領域等基層一線人才納入“漢中市311人才”培養范圍,對評選出的國家級、省級、市級企事業管理人才、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每人每月分別并給予3000元、2000元和1000元的崗位津貼。
對成功創建國家級、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的團隊分別補助500萬元和200萬元,省級以上技能大師工作室補助10萬元。
博士后在漢中市創辦企業并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,一次性給予該企業60萬元補助資金;對建成的博士后工作站、博士后創新基地獎勵金在上級獎勵的基礎上再追加獎勵10萬元。
來漢入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補貼:進得來、留得住
會上還就新出臺的《來漢入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補貼申領暫行辦法》作了簡要介紹。
漢中市人社局黨組成員、副局長陳國英介紹新出臺的《來漢入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補貼申領暫行辦法》
補貼申領暫行辦法適用范圍:在漢中市行政區域內注冊并繳納社保、稅費,無拖欠農民工工資、無違法違規等不良記錄的企業。民辦學校、民營醫院可以參照享受。
適用對象:2020年11月1日后,企業新引進或來漢自主創業的全日制高校畢業生。
生活補助:博士每月2500元補貼5年、碩士和“雙一流”高校本科生每月1000元補貼3年
社保補貼:全額補貼企業繳納的四項社會保險費,補貼3年
一次性補貼:博士2萬元、碩士和“雙一流”高校本科生5000元、陜理工本科生3000元
交通補貼:柔性引入的碩士及以上,省內每人每年1萬元、省外每人每年2萬元
各項補貼常態化受理,符合條件的可隨時申報,均按“受理、審核、公示發放”三個步驟進行。生活補助每季度發放一次;一次性補貼、交通補貼、社保補貼每年發放一次。其中社保補貼補給企業,其他補貼直接到人。